首页 开元8818游戏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开元8818游戏 > 新闻动态 > 朝鲜240毫米火箭炮援俄,大杀器为什么不提供?5月3日,俄乌消息

朝鲜240毫米火箭炮援俄,大杀器为什么不提供?5月3日,俄乌消息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0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28

如果喜欢请点个关注吧!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开主页查看!

乌克兰士兵在库尔斯克战场捡到锈迹斑斑的M1991型火箭炮残骸时,没人想到这堆废铁竟成了破解俄军武器供应链的关键线索。

这款朝鲜1980年代研制的武器射程仅有40公里,却在2024年底的现代战场上现身,直接证实了国际社会流传半年的猜测——朝鲜已深度介入俄乌冲突。

时间回到2023年11月,西方媒体首次曝出朝鲜军队可能介入俄乌冲突的消息。

当时多数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,直到乌克兰情报部门连续放出实锤:战地视频里冲锋的亚洲面孔士兵、铁路运输清单上标注的"谷山大炮"、反坦克导弹车上的朝文标识,甚至还有被俘朝鲜士兵的审讯录像。

这些证据链在2024年4月28日迎来官方背书,普京在红场演讲中公开感谢朝鲜的军事支援,俄朝《共同防御条约》的触发条款随之曝光——当乌军进入俄领土时,平壤有义务提供军事支持。

朝鲜军工的逆袭之路堪称魔幻。

1958年仿制苏联"卡秋莎"火箭炮时,他们的技术还停留在二战水平,仿制品射程只有6公里。

转折发生在1980年代,朝鲜工程师拆解缴获的BM-21"冰雹"火箭炮后实现技术飞跃,122mm火箭炮射程突破20公里。

1991年推出的同名火箭炮将射程提到60公里,这个数字在2012年更新换代时直接翻倍,最新型KN-25超远程火箭炮已经能打380公里。

这些被西方嘲笑为"古董"的武器,如今正通过伊朗等中东客户验证实战性能。

俄军接收的朝鲜装备清单比外界想象的更丰富。

除了50门170mm谷山大炮和20门M1991火箭炮,还有能精确打击指挥所的"火星"11弹道导弹。

朝鲜200多家兵工厂开足马力生产的弹药,据说能满足俄军六成需求。

更让北约警惕的是技术转让——流星防空系统、"柳叶刀"无人机这些新锐装备的技术参数,正通过战地测试不断升级。

俄军工程师发现,朝鲜仿制的MQ-9无人机在电子对抗方面竟比原版更胜一筹。

第11军团1.2万名朝鲜士兵出现在克里米亚时,俄军指挥官最初担心这些"外援"会成为累赘。

实际作战中,这些经历过严苛训练的士兵展现出惊人战斗力,他们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单兵作战能力,给习惯了体系对抗的乌军带来全新挑战。

西方军事观察员注意到,朝鲜部队特别擅长利用地形实施反装甲作战,这或许与他们常年模拟半岛山地作战的训练模式有关。

这场非传统军事合作正在改写国际军火贸易规则。

作为曾经的武器输入国,朝鲜如今反向输出装备给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其军工体系三十年的进化速度超出所有预测模型。

俄乌前线出现的朝鲜装备虽显老旧,但模块化设计便于快速维修的特性,恰好适应了消耗战的特殊需求。

更耐人寻味的是,平壤在技术转让时仍坚持"战略保留"原则,最核心的KN-25火箭炮始终未出现在援俄清单中。

当美制海马斯火箭炮与朝制M1991在战场上隔空对射时,现代战争呈现出了荒诞又真实的新图景。

朝鲜通过这场冲突验证了自主研发武器的实战效能,俄军则获得了急需的弹药补给,这种各取所需的非对称支援模式,或许会成为未来混合战争的标准模板。

值得警惕的是,第三国军工体系的崛起正在打破传统武器贸易格局——那些被贴上"落后"标签的装备,可能正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改变着战争天平。

朝鲜240毫米火箭炮援俄,380公里的KN-25大杀器,为什么不提供?
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